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Painting」標籤的文章

沒辦法!我只能筆塗上色!

圖片
我知道某些模型同好上色只能用筆塗,不是他們不想噴塗,而是環境或自身有諸多原因導致他們不得不選擇用筆塗來上色;然而即便他們手持畫筆,心中仍嚮往著噴塗般的平整。但這樣的平整效果辦得到嗎? 我先講一個故事~ 在我學生時代我最不喜歡的作業就是用平塗幾何形,因為我覺得平塗要做得平整需要極大的細心、耐心、以及不厭其煩的重複做疊層。疊層少了怕飽和度不足、顏色會不均勻,疊層多了怕顏料太厚會裂;顏料用稀了易擴暈且疊到死,顏料用濃了又處處皆是刷痕... 好不容易掌握到下筆力道、拿捏好顏料濃度,花了幾小時平塗完所有圖形,待顏料全部乾燥後,不管完成多少個平整度達標的圖形,但凡有一兩個圖形出現一點點不均勻、一點點筆誤瑕疵,它都會讓我原地懷疑人生。 直到後來,平塗作業的上色重點變成“調和或律動”,雖然圖形依然是幾何形狀,但有調和、有律動的色彩組合畫面,讓我可以不太在意小筆誤、小瑕疵的存在。 簡言之,如果只有單調的平塗(包含噴好噴滿),那麼平整不平整、均勻與否就是唯一的重點,然而一但加入只能平塗以外的變化,那麼重點就會是這個變化,而平塗就是輔助。例如我們常見的“二次元塗裝”就是一種以平塗為基礎的表現技法。 再來聊聊“平塗”的操作 模型做平塗使用水性顏料,在正常情況下,當疊塗到第三層,平塗顏色通常會呈現均勻且飽和的狀態,顏料乾燥後筆觸也幾乎沒了(如圖左)。不過要達到這種“正常情況”它是有前提的~ 1.平塗顏料選用最好是平光或消光水性顏料。一來疊層顏料更容易附著、二來平光或消光對於消彌筆觸有奇效。 2.水性顏料的平塗稀釋最好是用水。如果一定要用稀釋劑或其他助劑,必須先確定它不會侵溶前次塗層。 3.前次塗層至少要達表乾、表面可觸摸的程度再進行疊層。想加速表乾可借助吹風機。 4.大零件用大平筆塗、小零件用小平筆塗。適時換筆塗佈,可大大減少積漆與筆觸。 5.塗佈零件最容易有挫折的不是各平面上有筆觸,反而零件轉角、細節與線槽的積漆更惱人。筆塗時發現有大量積漆要先處理,在表乾前趕緊用筆推開。 6.市售品牌的筆塗顏料看似同小異,但特性卻各有所長;它是否容易上手塗勻會因人、因手感而異,並沒有標準答案。例如我覺得超好用的筆塗顏料你未必就塗得平。如果可以,我建議都買先個一兩色先試試,用以找出適合自己操作習慣的顏料,這會讓你之後的筆塗操作如虎添翼。 另外,不論是用筆塗的或用拍印,如果自覺平塗平整度已達標,有種高處不勝寒...

瓦昆菲尼克斯 1/4 胸相塗裝

圖片
  《小丑Joker》瓦昆菲尼克斯( Joaquin Rafael Phoenix ) 1/4 胸相塗裝。3D列印件、噴塗上色、筆塗細節。

不同品牌的模型顏料、溶劑可以混用嗎?

圖片
每當我在此分享各家新上市的顏料產品,當玩家對此有興趣時,或多或少都會問道...可以相容另一家的溶劑嗎?可以跟另一家的顏料混色嗎?可以疊加或覆蓋在另一家顏料的漆膜上嗎?等諸如此類的問題。 人之常情啊~我跟各位一樣也是玩家,也不僅僅使用單一品牌的顏料與溶劑,所以各位的疑問同樣也是我的疑問;若直接問原廠,得到答案肯定是“不建議”!所以“可不可以”我也沒有的標準答案,但大方向我還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模型“配色”很重要嗎?

圖片
模型“配色”很重要嗎?我認為很重要!畢竟模型做“配色”最主要功能就是「讓“色彩們”能和睦相處且互相幫襯,讓你的作品更出色」。不管你模型改得飛天鑽地,最終還是要來到上色塗裝這個階段,而有色彩的運用就一定會有“配色”的問題;你認為不重要嗎?你不想理解“配色”無所謂,只是它就是會像背後靈一樣纏著你每一件作品而已。XD

「明暗的預設光源」該怎麼訂?

圖片
「 明暗的預設光源 」該怎麼訂?所謂法無定法,所以光源要在哪你喜歡就好。 但以我的習慣,有幾種常用的預設光源(如下圖),其中最簡單也最泛用的預設光源的方式是「臉朝向哪裡,主光就從哪裡來,只要燈光比臉略高一些即可」;如果想要作品有個性,就以 「臉為中心打側光, 主光在 左邊右邊都無所謂」;如果想要作品帶有神秘或詭異的氣氛就「採用逆光」準沒錯,不過逆光對剛入門的人而言算是越級打怪。

淺談預設光源的明暗塗裝(一)

圖片
今天與想入門“明暗塗裝”的同好們分享“預設光源的明暗塗裝”觀念。是的~只談觀念、不太涉及步驟!然而 本文 也只有極少數會看,畢竟這個技巧比較硬核,想嘗試的人少,會看的也就不多了;不過我還是會盡量簡要、淺顯的寫出來。

「壓克力顏料稀釋劑」的種類

圖片
上圖這些全是我使用過的「壓克力顏料稀釋劑」,也是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主題,沒興趣的趕快轉台,有興趣的姑且聽之,可作為未來選購的參考。 「壓克力顏料稀釋劑」顧名思義就是“可以促進溶解、稀釋顏料來增加流動性與透明度的輔助劑”;簡稱壓克力稀釋液(劑),而模型玩家則習慣稱為“水性溶劑”。其實名稱無所謂,搞得清楚就好(以下簡稱“稀釋劑”)。 現在問題來了~稀釋劑的主要功能是在於“溶解、增加流動性與透明度”,那麼用「水」不是也一樣可以溶解顏料嗎!?為何一定要用稀釋劑呢?

會挑毛就會挑筆!判斷模型畫筆的優劣

圖片
#3~000的號數的貂毛筆我通稱為 “圭筆”,不論是畫人形或補色總少不了它;雖不是專家,但總歸用過不少畫筆,對於“圭筆”好壞我還是略知一二。提供給各位參考~ 各家出廠的“圭筆”不論品質優劣,每支新品的筆毛均會浸泡過“定型液”整樣,這是為了好賣像,更是為了防止筆毛提前變形或分岔的必要程序,所以解封前的毛型肯定很漂亮,不過當我們第一次泡水化開筆毛時,圭筆的優勝劣敗即見分曉。

會挑毛就會挑筆!挑選模型畫筆的起手式

圖片
市售有毛的“畫筆”可概略區分為動物毛與合成毛兩種,其毛料各有軟中硬,筆鋒又分長中短,其類型有圓有扁、有尖有平...種類何其多,“ 該如何挑選模型適用畫筆 ”我相信是許多玩家心中的疑惑。如果你也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,得到的答案應該是“我用過哪牌不錯用”或“你就買什麼品牌、什麼型號就好”,但若問我,我只會跟你講“如何挑毛”。

「壓克力特效顏料」的價格與價值

圖片
「壓克力特效顏料」是為了讓模型玩家可以簡單、方便呈現某種特別效果所開發的顏料,其特效種類非常多,例如:油漬、髒污、苔蘚、水銹...零售價通常落在兩百元左右,而不同的特效就會有不同的調方與比例,但不管調方比例如何變化,唯一不變的是...成分中有50%或以上都是助流劑(又名溶劑or稀釋液);換句話說,我們花N倍的價格“再買了一次”溶劑。貴嗎!?我認為說貴嘛~其實也不貴!說不貴嘛~還真他媽的貴!就看我們想從什麼角度來討論這個議題了。

Alpine 1/16 美軍二戰82空降師傘兵

圖片
說實在的,我對82空降師很陌生,美軍二戰傘兵我只知道101空降師,也就是影集《諾曼第大空降》的那一師,所以在製作這個「Alpine 1/16 US Paratrooper 82nd Airborne」人型時,許多顏色、形制我均參考《諾曼第大空降》的劇照圖片。

「Green Green Army 黑猩猩」塗裝記

圖片
某天我到「鋼彈不卡彈總部」玩,見該店老闆正在塗裝「綠綠兵(Green Green Army)」,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是扭蛋還是盒玩,只是覺得它們的造型相當有趣;突然間蟹老闆他問說「崇大,要不要拿個回去玩?」,於是乎我就要了一個重複的「黑猩猩」回來塗。

菜瓜布掉漆法

圖片
模型做掉漆舊化其手法非常多,其中「海綿掉漆法」是最常見的技巧;而本文所謂的「菜瓜布掉漆法」是改良自海綿掉漆法,其本質與海綿掉漆法無異,唯二不同的是「將海綿改用菜瓜布施作」以及「掉漆所呈現的形狀不同」如此而已 ,但決不是暗黑 模型 界所傳言的「用菜瓜布刷到掉漆」的那種掉漆法 。講到這裡,若你已經瞭然於胸,以下示範對你只是一片浮雲。我勸你,回頭吧!

CITADEL 壓克力顏料

圖片
前些時候回台南時,我買了一批「CITADEL 壓克力顏料(水性漆)」,直到今天開封試塗;使用壓克力顏料我應該不算門外漢,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「美術用」以外的壓克力顏料(田宮的壓克力顏料不算真水性)。本文就簡評一下我想法與心得。 「CITADEL 壓克力顏料(如上圖)」它的漆種非常多,各漆種也有不同的功能屬性,例如底漆系、疊加系、效果系、透明系、功能系...等(不知道寫全了沒)。或許是時代在進步,也或許為了方便消費者選用,所以才發展出許多不同的漆種,不過對於我這種不算入門的入門者而言,初次選色便已搞得我一個頭兩個大;好加在,該店老闆非常 Nice,願意向我解說各漆種不同的功能與用法。

TAMIYA 琺瑯金屬漆的「替代方案」

圖片
TAMIYA琺瑯漆的某些特性,在模型上色階段具有某種不可取代性,除了常用的入墨線之外,金、銀的細節點綴我更是少不了它;換句話說,若是工具箱中少了琺瑯漆,許多原本簡單就能處理的效果就會變得相當麻煩。然而近幾年我發現 TAMIYA 琺瑯金屬漆似乎無法有效被 X-20(琺瑯漆專用溶劑)所溶解,甚至出現結塊、油水分離的情況...於是乎我開始尋求其他替代方案。 別說我未審先判、不道德;所以今天我就先指出「我遇到的問題」,後面再來分享「我的替代方案」。

1/35 MS-06S ZAKU 戰損頭像

圖片
這是一件模型的戰損委託。過去我從沒做過戰損效果,也沒想過要這樣做,包含我自己的模型在內;當初會接下案子完全只因為我覺得有趣、有挑戰性,況且委託人也願意砸錢讓我練功,何樂而不為呢?BUT...我也不是隨便的人,為此我特別找了資料也練習了處理戰損的技巧,掌握了某些關鍵後我才大刀闊斧的應用到委託物件上;另外,我還添購了一份備品「以備不時之需」,怕是自己不小心失手毀了它也一併毀了我的信用,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。

Alpine 1/16 二戰美軍自動步槍兵

圖片
也許是有經驗了吧?這回製作這個「Alpine 1/16 BAR Gunner US 29th Infantry Division(美軍 29步兵師 - 自動步槍兵)」模型,除了「槍背帶」以及「畫鬍渣」這兩個比較麻煩之外,其他大部分的過程都算順利。從開始製作到完工,大約經歷了兩星期;其中一星期修模、上色及地台製作,另外一星期等表面油彩乾燥,最後噴上消光就大功告成。 以下就請你看圖我來說故事了!事情是這樣的...(掉入回想畫面)

1/48 SINANJU Head Damage Ver.

圖片
每回我製作 1/48 頭像都是趁著CASE的空檔來消化它們,不過這回不同,我是有目的來製作它;因為有個委託人想要他的模型有部分戰損。由於我過去沒做過戰損,尤其是這種需要破壞零件的效果我更不敢貿然行事,所以先拿自己的模型來開刀,練習一下要如何破壞它才能有美感,而「1/48 新安州頭像(SINANJU Head Display Base)」不論是類型、大小、顏色都近似委託品,拿來做戰損練習最適合不過了。 這個戰損效果是參考自「新安州在動畫中被火箭直接打臉的橋段」;其實我真不記得有這一幕,是後來找資料時才發現的。以下我將分享我練習過程的一些心得...

WWII 1/16 German Tank Commander

圖片
上次完成「 戰車兵 」之後,我又接續完成這體「二戰德軍戰車長(WWII 1/16 German Tank Commander)」;這個套件同樣為 1/16 的樹脂人形,不過這回是 Schumo 專為 1/16 遙控戰車所生產的戰車長人形套件。該套件人形本體為樹脂材料,雙手、手槍與耳機罩為鉛鑄零件,套件中包含一張蝕刻片;聽說這個套件並不便宜,但人形細膩度、密合度都不及 Alpine 的產品,話雖如此,其品質也遠遠勝過 TAMIYA 內附人形許多。

1/16 Alpine 二戰德軍 WSS 戰車兵

圖片
你聽過「 Alpine 」這個模型品牌嗎?孤陋寡聞的我是第一次聽到;聽委託人說,這個品牌所出品的樹脂人形以精緻、生動著稱,因此售價並不便宜。過去自己也玩過比例人形,但是沒嘗試過這麼精緻的產品,這回被委託製作、彩繪三體 1/16 樹脂人形,其中兩體就是 Alpine 所出品的。 過去自己也玩過比例人形,但是沒嘗試過這麼精緻的產品,由於過去的經驗,讓我心理有魔障,一開始便小心翼翼的處理它。我想是我多慮了;